预报失败案例专辑
发布时间:2018-05-03    点击数量:3108次

 

 

        《气象》2018年第1期精心推出“预报失败案例专辑”。该专辑于2016年10月策划启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征稿和约稿,最终精选17篇稿件集中刊登,为广大读者和气象爱好者奉献一期与天气预报实例紧密相连的饕餮大餐。其中,既有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对预报的剖析与回顾,也有地市级台站预报员的业务总结反思;涵盖强对流、弱降水、阵雨、沙尘、高温、初雪等不同类型预报;长、中、短期及临近预报均有涉及;分析区域几乎覆盖全国。该专辑内容,不仅仅是对天气系统的客观诊断与描述,更是对业务案例的深层次分析,有助于预报员加深对预报技术难点和问题的理解,对促进预报员业务总结能力和实际业务技能提升,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例如,漆梁波等对2016年7月9日豫北特大暴雨的短期预报决策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其重点不在于揭示暴雨的形成机制或中小尺度演变过程,而是试图通过对业务模式(全球和区域)的检验分析和现有定量降水预报(QPF)业务决策过程的回顾反思,归纳出在具体业务决策环节中未来应该重视或努力的方向。


        弱天气过程,由于总体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方面都很小,因此主客观预报都难于较好捕捉。2011年冬至2012年春,北京地区出现了9次弱降水过程,但预报效果总体不理想,孙军等对此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主观预报出现空漏报主要源于对天气系统的结构和发生发展机理认识不足、对边界层水汽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预报订正经验,并进一步提炼预报思路和着眼点。


        对弱天气过程的精准预报是当前精细化天气预报的主要挑战之一。2016年9月4日下午“杭州G20峰会”期间短时阵雨天气是一次典型的低强度、高影响天气,张涛等分析了此次阵雨天气的成因,讨论了定点和定时短期预报的局限性和短时临近预报难点,对类似重大气象保障服务具有借鉴意义。


        目前全球模式对暖区暴雨的捕捉能力有限,北方地区的暖区暴雨预报是业务预报中的一个难点。谌芸等分析了2013年7月北方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发现,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环境场发展演变分析不够细致以及对对流的触发及发展演变估计不足,是造成这次大暴雨预报量级偏弱的原因。

其他预报失败案例专辑:

2020年第8

2022年第6期:预报失败案例专辑(三)

2023年第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