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2008,34(S1):16-25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2008年8月10日北京地区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研究
(1.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430074;2.武汉中心气象台)
摘要
图/表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本文已被:浏览 575次   下载 871
    
中文摘要: 利用地面和探空加密资料、FY-2C黑体辐射亮温(TBB)以及NCEP资料,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8月10日)发生的一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利用WRF模式(V3.0),针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性质设计了一系列数值试验,探讨了此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和预报中模式物理过程的敏感性。结果发现:(1)引发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经历了3个阶段,即低槽云系中零乱弱对流云活动(北京西部山区)、低槽云系中锒嵌的波状对流云团活动(北京中西部地区)以及尺度较大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因发生发展阶段(北京中东部地K)。地面中尺度雨团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特征一致,即经历了北京西部山区的零乱雨团和中西部地区波状爾团以及中东部地区中β尺度雨团活动阶段。(2)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前处于高水汽环境、抬升凝结高度低、一定的对流不稳定能量和有利的地面抬升条件,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对流不穗定能量积聚与释放和水汽增减过程。(3)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特征并不明显,暴雨可能主要由对流层低层扰动、近地面冷空气活动、天气尺度强迫以及地形等共同作用引发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4)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云微物理过程不足以改变强降雨带的模拟,此次暴雨过程成功模拟的关键在于积云对流参数化、边界层、近地面和陆面物理过程的配置是否合适。
Abstract:
keywords: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基金项目:
Author NameAffiliation
  
  
引用文本:
赵玉春,王叶红,2008.2008年8月10日北京地区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研究[J].气象,34(S1):16-25.
,2008.[J].Meteor Mon,34(S1):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