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索
  气象   2009, Vol. 35 Issue (5): 120-123.  

每月天气与气候——2009年2月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周宁芳, 2009. 全国气温显著偏高  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2009年2月——[J]. 气象, 35(5): 120-123. DOI: .
[复制中文]
2009. [J]. Meteorological Monthly, 35(5): 120-123. DOI: .
[复制英文]
全国气温显著偏高  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2009年2月——
周宁芳     
中央气象台, 北京 100081

2009年2月我国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偏少。全国平均气温为0℃,较常年同期偏高2.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2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4.9mm,较常年同期(16.4mm)偏少1.5mm。2月份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北方冬麦区大部气象干旱基本缓解,南方旱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上旬至中旬初,全国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辽宁、吉林、新疆等地遭暴雪袭击,北京出现2009年首场降雪;内蒙古、宁夏等地出现沙尘天气。

1 天气概况 1.1 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2月,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4.9mm,较常年同期(16.4mm)偏少1.5mm。图 1给出2009年2月全国降水量,从图 1中可以看到,东北东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以及陕西中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中东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量有10~50mm,江淮大部、江汉东部、江南中北部以及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有50~150mm,江南东北部部分地区超过150mm;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不足10mm,其中新疆南部、青海西部、甘肃西部、内蒙古中西部、西藏西北部、云南南部等地基本无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2),江南南部、华南、西南西部和东部及新疆西南部、甘肃西部、青海中西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等地降水量偏少3~8成,其中华南大部及江西南部、湖南南部、云南东部和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东北大部、华北大部、黄淮中西部、江淮大部、江汉大部、江南北部及陕西大部、甘肃东北部、宁夏南部、内蒙古东北部、新疆东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3成至2倍,东北东南部及华北东北部偏多2倍以上;全国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同期。

图 1 2009年2月全国降水量(单位:mm)

图 2 2009年2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单位:%)
1.2 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

图 3给出2009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距平,从图 3中可以看到,与常年同期相比,全国2月平均气温除黑龙江中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新疆北部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偏高2~4℃,其中华南、江南南部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四川东南部、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北部、宁夏、内蒙古中部等地偏高4~6℃,华南中北部及贵州西南部、江西南部等地偏高6℃以上。

图 3 2009年2月全国气温距平(单位:℃)
2 环流特征

2009年2月北半球主极涡偏在东半球,位于白令海北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强120gpm。从平均的500hPa位势高度场上看(图 4a),北半球中高纬呈现3波型分布,槽脊强度都比常年偏强,欧亚中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的形势,高压脊偏在东欧地区,东亚大槽与主极涡相连,但位于日本以东洋面,因此,冷空气主体偏东,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偏弱,路径偏北,因此造成除北方部分地区外全国大范围地区气温偏高2~4℃。南支槽位于90°E附近,强度接近常年,下旬南支槽活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分布在120°E以东洋面,位置偏东。500hPa高度距平场分布表明(图 4b),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大,副高强度接近常年同期。

图 4 2009年2月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a)和距平(b)(单位:10gpm)
3 环流演变与我国天气

本月上旬,欧亚高纬为一宽广的低压冷涡控制,弱高压脊位于乌拉尔山以西地区,我国大部受西北或者偏西气流控制,只有两次弱的冷空气侵入我国,强度偏弱。因此,本月上旬我国大部气温偏高6℃以上,华北、黄淮、江淮、江南、西南东部、西北中东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中旬,乌拉尔山以西的高压脊开始发展,高纬的宽广低压控制西伯利亚及其附近大部地区,冷涡主体东移南下,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开始增强,出现自西向东全国范围的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下旬,中高纬环流转变为两槽一脊型,经向度加深。冷涡东移北抬后与极涡相连,使得冷涡进一步加深,同时东亚大槽逐渐建立,引导冷空气自北向南侵袭我国南方大部地区。低纬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位置西伸北抬,西南暖湿气流强盛,从而造成南方地区的持续阴雨天气。

4 冷空气活动 4.1 概况

本月中旬以后共有3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影响我国,分别出现在12—18日、20—26日和23日至3月2日。20—26日为北方中等冷空气过程,23日至3月2日为南方中等强度冷空气,降温幅度5~10℃;局地15℃以上。12—18日的冷空气影响范围最大,造成全国范围的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因此下面主要分析这次中等冷空气过程。

4.2 12—18日冷空气过程

12日08时500hPa环流形势场上(图 5),乌拉尔山以西为强盛的高压脊,远东东北部地区也为高压脊控制,西伯利亚地区为一个与极地相连的冷涡,中心位于贝加尔湖西北部,强度为5040gpm,温度中心落后于低涡中心,达到-48℃。随着乌拉尔山西部高压脊向极区发展,远东的高压脊向西北伸展使得贝加尔湖冷涡南下,中高纬环流的经向度逐渐加大。冷涡后部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自北向南侵袭我国,东北、黄淮、江南普遍降温10℃以上,华北等地气温下降5~10℃;新疆北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等地有4~6级偏北风,其中,新疆东部山口地区的风力可达7~8级;内蒙古中部北部地区有扬沙浮尘天气,局地出现沙尘暴天气。随后,冷涡伴随地面锋面快速东移。12—14日西南急流强盛,急流核区风速超过22m·s-1,造成东北大部地区出现了以降雪为主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辽宁大部、吉林中东部的部分地区及黑龙江东南部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暴雪。降水量达10~25mm,其中吉林东岗、通化两地降水量达到43mm,部分地区日降水量超过2月日降水量历史极大值。2月19日,辽宁省的沈阳、铁岭、抚顺、本溪等地出现大到暴雪。2月17日,北京出现本年首场降雪。15日20时,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又出现一个低压中心,17日20时蒙古国弱高压脊产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暂时减弱,此次冷空气过程趋于结束。

图 5 2009年2月12—14日08时锋面动态图和12日08时500hPa高度场
5 降水过程 5.1 概况

本月共出现5次主要降水过程,具体情况列于表 1中。

表 1 2009年2月主要降水过程

本月中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了暴雨,黄淮中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大部降水量一般有20~100mm,其中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江西北部等地降水量有100~200mm,局部地区超过200mm。持续的阴雨天气造成部分地区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下面重点分析21—28日期间南方地区的强降水过程。

5.2 21—28日降水过程

下旬,东欧高压脊向北、向西伸展,强度快速增强,在乌拉尔山以西形成阻高。远东地区冷涡东移加深,其后部不断有横槽转竖东移南下,偏北气流携带冷空气从西北路径南下侵入我国。低纬孟加拉湾地区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北抬,其西侧的西南气流与南支槽前西南气流汇合向北输送。24日08时华南和江南在850hPa上出现大于12m·s-1的西南低空急流(图 6),急流核区风速超过16m·s-1,急流出口区左侧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致使在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中到大雨,局地大到暴雨。25日20时,西南急流再次加强,造成长江流域再次出现大到暴雨。此次过程中,切变线一直维持在长江流域附近,南支槽东移活动及副高强度、位置变化影响西南急流强弱,配合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形成冷暖空气交绥,是造成降水一直持续不断的主要原因。

图 6 2009年2月24日08时500hPa高度场和850hPa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