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6℃,较常年同期(15.6℃)偏高1.0℃,为历史同期第三高。新疆月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湖北、甘肃、青海为第三高。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66.0mm,接近常年同期(66.7mm)。黑龙江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宁夏、重庆为历史同期最少。5月份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下旬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局地受灾重;南方部分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地震灾区震后阴雨天气多,给救灾带来不利影响;西北东部及内蒙古等地干旱持续;北方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
1 下旬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局地受灾重25—3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江淮西南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四川东部、贵州大部降水量普遍在50mm以上,其中贵州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中东部有100~200mm。上述大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贵州望谟(28日,146.6mm)、凯里(30日,128.8mm)和四川达州(27日,117.7mm)等地24小时降水量突破当地5月日降水量历史最大纪录。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受灾严重。
贵州望谟、紫云、三都、长顺等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共造成38人死亡,16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6.3亿元。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邵阳、株洲、常德等地因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造成20人死亡、1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2.4亿元。江西萍乡、宜春、景德镇、上饶等地遭受洪涝灾害,因灾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四川凉山州因强降雨引发的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导致4人死亡。浙江杭州、衢州等地遭受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
5月上旬,广西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桂林、柳州、百色等地遭受洪涝灾害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共造成24人死亡。
2 南方部分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5月,南方部分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湖北、贵州等省人员伤亡较重。
湖北孝感、当阳等10县(市、区)5月2—3日遭受风雹灾害,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11—12日,襄阳、钟祥、长阳等10县(市、区)遭受大风和冰雹袭击,受灾人口51. 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85亿元;25—27日,恩施、黄冈、黄石、武汉等地因风雹灾害死亡5人。
贵州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毕节地区、安顺市1—3日遭受风雹灾害,造成17.6万人受灾,7人死亡。
江西吉安市吉州区、抚州市宜黄县、乐安县等地8日遭受风雹袭击,因灾死亡2人。
26日,辽宁凌海、盘山因雷击灾害死亡5人。
3 地震灾区震后阴雨天气多,给救灾带来不利影响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12—31日,四川北部及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地震灾区出现了5次降雨天气过程,阴雨日数普遍有8~12天,雨量一般在50~100mm。降雨过程出现在13—14日、17—18日、21—22日、25—27日、28日夜至29日, 降雨以小到中雨为主,局地出现大雨。由于震后山体松动或土质松软,降水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病险水库、堰塞湖水位上升,漫坝溃决危险增大,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地震后,在四川大地震灾区发现34处堰塞湖,其中以北川附近的唐家山堰塞湖发生溃坝的风险最大。唐家山堰塞湖是由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湔江而形成。由于震后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时有阴雨天气出现,使堰塞湖出现溃坝的风险增大。
4 西北东部及内蒙古等地气象干旱持续4月下旬至5月下旬,西北大部及内蒙古大部等地降水量不足20mm,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宁夏北部、青海西北部、新疆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mm或无降水,上述地区降水量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3至9成。同期,上述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温高雨少导致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部分地区达到重旱。
5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沿江和江南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气象干旱一度有所发展,下旬后降水增多,干旱得到缓解。
5 北方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北方地区于4月30日至5月3日、5月19—20日、26—28日、28—29日出现了4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3次沙尘暴、1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5月沙尘天气过程总次数较2006和2007年同期明显偏少。
26—28日,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其中华北、东北中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偏南出现了沙尘暴,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内蒙古二连浩特能见度只有400m,苏尼特左旗和那仁宝力格能见度为600m,乌拉盖、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和克什克腾旗能见度为700~8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