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索
  气象   2006, Vol. 32 Issue (5): 105-109.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黄勇, 胡雯, 张爱民, 等, 2006. 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预警系统[J]. 气象, 32(5): 105-109.
[复制中文]
Huang Yong, Hu Wen, Zhang Aimin, et al, 2006. Flood-Causing Torrential Rain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System for Huaihe River[J]. Meteorological Monthly, 32(5): 105-109.
[复制英文]

资助项目

科技部社会公益类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基于CIN RAD 雷达和卫星的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研究”

文章历史

2005年4月30日收稿
2006年2月10日收修定稿
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预警系统
黄勇 1,3, 胡雯 2, 张爱民 3, 郑媛媛 3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210093
2. 安徽省气象局
3.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摘要:介绍淮河流域暴雨预警系统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该系统利用合肥CINRAD雷达体扫资料, 配合地面雨量观测资料, 采用最优判别系教法建立了适合淮河流域的Z-I关系, 用以估算每6分钟的降水量。此外系统还在区分GMS-5卫星云图上不同种类云系的基础上, 配合地面观测,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淮河流域GMS-5卫星估算降水多通道经验公式。在CINRAD雷达和GMS-5卫星的雨量估算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与站点观测雨量的对比分析,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两类估算雨量资料进行了集成。集成估算得到的雨量值较单独用CINRAD雷达或GMS-5卫星进行雨量估算的结果在精度上有所改进, 能更精确地对淮河流域雨量进行估算, 进而结合HLAFS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致洪暴雨的预警。该系统在2003年汛期成功地对淮河流域出现的几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预警, 汛期服务效果显著。
关键词致洪暴雨预警    CINRAD雷达    GMS-5卫星    HLAFS         
Flood-Causing Torrential Rain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System for Huaihe River
Huang Yong1,3, Hu Wen2, Zhang Aimin3, Zheng Yuanyuan3    
1.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210093;
2. Anhui Meteorological Bureau;
3. Anhui Laboratory for A tmos pheric S cience & Rem ote Sensing
Abstract: The Flood-Causing Torrential Rain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system for Huaihe River and it′s method are introduced. Rainfall was estimated by using of satellite and CINRAD-radar data.. Furthermore, form GMS-5 Multi-Channel data, we developed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rainfall measurement using statistic method in Huaihe River field. And then, combining the HLAFS data, Flood-Causing Torrential Rain were forecasted and warned. The system was tes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flood season in 2003 and good service effect was received.
Key words: Flood-Causing Torrential Rain    forecast and warn    CINRAD    GMS-5    HLAFS    
引言

淮河流域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暴雨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研究,及时准确地进行降雨量的估测和预报对于科学指挥防汛抗洪、减轻灾害损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的业务应用,有利于提高暴雨监测和预报方面的能力[1-5]。GMS-5卫星作为国内气象台站普遍接收的一颗静止卫星,利用其对水量进行估算也得到了较大范围的业务应用[6-9],但是在精度上与CINRAD雷达相比却有所逊色。但CINRAD雷达不能保证无时间限制的正常运行,在有效范围以外也不能对降水量进行估算,GMS-5卫星对降水的估测是一个较好的补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保证了对降水量估算的完整性。为此,开发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预警系统,结合这两种手段对淮河流域的降水进行估测,同时根据HLAFS数值预报产品,对未来淮河流域可能出现的致洪暴雨进行预警。

1 资料处理

由于资料所处坐标系的差异,在利用雷达资料前有必要对雷达估测数据进行重采样。系统采用间接法[10]进行雷达资料的重采样,重采样后雷达估测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0.01°×0.01°。

雷达资料重采样转换公式如下:

(1)
(2)

G0W0是合肥站点所在位置的经纬度。GiWi是网格点的经纬度。L是网格点到合肥站点的地面距离。C是网格点的方位角。Rm为地球半径取值6371km。

在利用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回归计算集成参数时,为避免将实际观测雨量插值到网格点上的过程中引入误差,系统将雷达和卫星估算降水资料插值到观测站点上,使之与站点上实测雨量相对应。

2 降水量的估算

鉴于雷达和卫星在分辨率上的不一致性,为了保持雷达在估测降水分辨率上的优势,系统将卫星估测数据进行插值,从而达到与雷达估测的分辨率一致。

考虑到关心的重点是致洪暴雨,因此在集成时为简化运算,当雷达估测雨量小于10mm时,不进行集成运食而简单地用雷达或者卫星估测的雨量作为集成雨量。从历史资料(2000—2002年合肥CINRAD雷达和GMS-5降水量估算资料)统计得:雨量小于10mm时,雷达估测雨量总体平均误差为0.6, 而卫星估测雨量的总体平均误差为0.8。雷达估算精度高于卫星估算的精度,因此在小于10mm时选用雷达估测雨量作为集成的雨量。

当只有一种估测雨量(雷达估测降水或者是卫星估测降水)时,不进行集成运算,而仅仅用这种估测雨量作为集成雨量。

当雷达估测雨量大于10mm时,集成区域任一计算点(xy)的实际雨量尺R(xy)可以由该计算点的雷达估测方法确定的估值r1(x, y)和卫星估测方法确定的估值r2(x, y)通过线性组合获得,即有:

其中a0是常数,a1a2分别是r1(x, y)和r2(x, y)的系数,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和,得出参数a0a1a2

通过以上分析,总体集成公式如下:

r1(x, y, t) < 10mm或没有卫星资料

没有雷达资料

3 致洪暴雨预瞀标准

根据历史案例分析,以王家坝水位作为参考系较好。通常将能使王家坝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8.0m)以上的降水,称为淮河流域致洪暴雨。我们经对1950年以来淮河致成暴雨的研究证实,淮河致洪暴雨一般是连续3天以上的降水过程,当3天累计降水量的区域平均值大于100mm,王家坝水位将达到警戒水位。因此,可以通过估算72小时面雨量平均值是否达到100mm来对淮河流域是否出现洪灾进行预警。

4 个例分析

在回归计算上述方程的3个参数时,所用的资料有三类:雷达估测的降水量、卫星估测的降水量以及实测的雨量,时间为2000年6月2日、3日、21日、27日和7月12—14日。表 1给出各类估测降水量的比较。从表 1可以看出集成的结果明显有所改进,相对误差有所减小。对于面上的误差而言,集成估测的最好,其次是雷达估测,最差的是卫星估测(说明:2002年7月23日过程中不满足集成条件样本没有利用拟和参数进行集成运算)。

表 1 点上的1小时降水相对误差对比

表 2为2002年6月23日03时(北京时)降水估算个例,从表中17个站集成雨量与实况雨量相比可以看出:实况雨量小于1mm的站点共有7个,而集成估算雨量中与之相对应的7个站点中有6个点的雨量小于1mm,仅有一个站点雨量大于1mm。对于雨量大于10mm的情况,实际观测有4个站点雨量满足条件。但是相对应的集成估算的结果中仅有两个大于10mm。这主要是由于另两个与实际雨量差异较大的站点雷达估算的结果,亦差异较大没能满足大于10mm的条件,系统没有对其进行集成运算而是仅仅用雷达雨量替代之。误差主要来源于雷达估算降水的误差。从满足集成运算条件的两站点的集成结果来看,估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接近,相对误差分别为0.065和0.319。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那些雨量介于1mm与10mm之间的站点来说,估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差异不大。

表 2 2002年6月23日03时(北京时)站点雨量对照表
5 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预瞀系统

利用雷达每6分钟间隔的体扫资料,采用最优判别系数法建立的Z-I关系[11]来估算每6分钟的降水量。通过逐次累加得到每小时的雷达估算降水量。由卫星接收处理系统获取间隔约1小时的卫星资料经过定位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太阳高度角订正后,利用经验公式[12]进行1小时降水量估算。在得到雷达与卫星1小时估算雨量的基础上,根据由历史资料统计得到的三者之间的统计关系式(该统计关系式可以根据历史样本量的增加而改变,即根据历史资料重新计算参数)来计算一小时集成雨量。进一步通过对降水量的累加得到一定时段内的总降水量。

在HLAFS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面,采用多因子综合指数法对HLAFS产品进行分析,通过对历史个例的回归分析建立综合指.数与雨量的统计方程[13],从而实现对降水量的预报。

在得到一定时段内的总降水量以及降水预报的基础上,累加72小时淮河流域总降水量预报。从而根据致洪暴雨标准来进行致洪暴雨预警。

6 结语

在暴雨监测方面,相对于卫星观测而言,CINRAD雷达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但是,单部CINRAD雷达的观测范围有限,并且不能保证无时间限制的运行。在单部CINRAD雷达的观测范围外以及出现故障时,利用气象卫星资料进行暴雨的监测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本系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综合利用两类遥感资料进行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监测。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进行致洪暴雨预警。

但是,由于目前在业务应用中使用的卫星为FY-2B/C和GOES-9,系统中针对GMS-5卫星资料的一些雨量计算参数在FY-2B/C和GOES9卫星资料上的应用需要进行一定量的修正。因此,系统在卫星降水估算的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在2003年的淮河流域出现的致洪暴雨期间,系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淮河流域出现的几次致洪暴雨进行了预警。

参考文献
[1]
郭林, 陈礼斌, 施碧霞, 等. 闽南地区短时区域暴雨的天气及多普勒雷达资料概念模型[J]. 气象, 2003, 29(5): 41-45. DOI:10.7519/j.issn.1000-0526.2003.05.010
[2]
刘洪恩. 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 2003, 27(12): 17-22.
[3]
周海光, 王玉彬. 双多普勒雷达对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的风场反演[J]. 气象, 2004, 30(2): 17-20. DOI:10.7519/j.issn.1000-0526.2004.02.004
[4]
肖艳姣, 张家国, 万蓉, 等. 切变线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J]. 气象, 2005, 31(2): 35-38. DOI:10.7519/j.issn.1000-0526.2005.02.008
[5]
黄小玉, 顾松山, 周雨华, 等. 岳阳市特大暴雨雷达产品分析及预报服务[J]. 气象, 2005, 31(3): 73-76. DOI:10.7519/j.issn.1000-0526.2005.03.017
[6]
刘权, 王忠静, 张文哲.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 水文, 2005, 25(2): 1-3.
[7]
郑峰. 一次热带风暴外围特大暴雨分析[J]. 气象, 2005, 31(4): 77-80. DOI:10.7519/j.issn.1000-0526.2005.04.018
[8]
刘文, 龚佃利, 赵玉金, 等. GMS气象卫星在暴雨灾害遥感监测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 2004(4): 14-16.
[9]
刘文, 赵玉金, 张善君. GMS卫星遥感资料监测暴雨技术[J]. 气象, 2003, 29(3): 49-53. DOI:10.7519/j.issn.1000-0526.2003.03.013
[10]
朱述龙, 张占睦. 遥感图象获取与分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20-122.
[11]
郑媛媛, 谢亦峰, 吴林林等. 淮河流域雨季多普勒雷达几种定量估测降水方法比较试验[M]. 大气科学发展战略文集, 2002, 351-354.
[12]
郑兰芝, 孔庆欣, 吴文玉等. 用GMS-5卫星资料反演估算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面雨量[G]. 大气科学发展战略文集, 2002, 346-350.
[13]
陈焱, 王兴荣, 刘忠平, 等. 用相对时段累积因子预报累计降水的初步探讨[J]. 气象科学, 2002, 22(3): 3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