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索
  气象   2006, Vol. 32 Issue (4): 121-125.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赵瑞, 2006. 北方大部降水偏多 全国大部气温偏高——2006年1月——[J]. 气象, 32(4): 121-125.
[复制中文]
2006. [J]. Meteorological Monthly, 32(4): 121-125.
[复制英文]
北方大部降水偏多 全国大部气温偏高——2006年1月——
赵瑞     
中央气象台,北京 100081

2006年1月, 全国平均降水量略多于常年同期, 除华北东部外, 北方大部降水偏多, 南方大部偏少。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 但地区分布差异显著; 我国中南部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部分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 新疆、内蒙古部分地区发生雪灾; 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大雾天气; 华南南部干旱持续。

1 天气概况 1.1 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降水量略多或接近常年同期

1月份,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2mm, 略多于常年同期(18.4mm)。降水主要集中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及福建北部、广西北部等地, 降水量一般有30~100mm, 苏皖南部、上海、浙北等地达100~150mm, 局部地区超过150mm; 黄淮中部、华南大部及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大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降水量一般有10~30mm;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10mm, 青藏高原大部及云南西部、河北北部等地基本无降水。

与常年同期(见图 1)相比, 西北大部、东北大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南东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降水量偏多3成至2倍, 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 西南大部、华南大部、华北东部、黄淮北部偏少3~8成, 其中云南大部、西藏东部和南部、四川西部、广西西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

图 1 2006年1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
1.2 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1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 其中青藏高原及华北北部、黄淮东部、江南东部、华南等地偏高1~4℃; 四川、西藏、青海的月区域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新疆大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北部及黑龙江部分地区气温偏低比较明显, 其中新疆西部和北部等地偏低2~4℃。

图 2 2006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距平/℃
2 环流特征

图 3给出了本月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 由图可见本月环流形势有如下特征:

图 3 2006年1月北半球500hPa平均位势高度
2.1 极涡呈偶极型分布

本月极涡的两个中心分别位于北美和中西伯里亚高原。从距平图上看, 这两个极涡中心强度都偏强, 但北美大陆北端的低涡较中西伯利亚的低涡强度强160gpm。其中北美大陆北端的低涡强度较常年平均强80gpm, 而中西伯利亚的低涡强度较常年平均强120gpm。

2.2 中高纬度呈四波型

本月中高纬环流呈四槽四脊分布, 四个槽区分别位于西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阿拉斯加和北美大陆东部, 其中除北美大陆东部的槽区强度较常年平均偏弱, 其它三个槽区强度都略强于常年平均。四个脊区分别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东部、北美大陆中部。四个脊区强度都强于常年平均, 其中位于欧洲大陆西部的脊区异常强, 较常年平均强200gpm, 鄂霍次克海东部的脊区强度较常年平均强120gpm。

2.3 副热带高压偏强

常年同期平均图上, 副热带高压位于10~20°N、145~165°E之间, 而本月, 5880gpm西脊点穿过我国南海中部, 直达中南半岛东南部沿海地区, 使得西南暖湿气流北上时位置偏西偏北, 导致华南南部本月降水明显偏少。

3 环流演变与我国天气

本月环流总共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5日之前, 极涡在极地为偶极型, 但两个极涡位置都在极地附近, 500hPa高度场上, 乌拉尔山阻高较强, 强度为5640gpm, 在其东部, 巴尔喀什湖以北存在一个中心强度为5160gpm的切断低涡, 使得新疆出现连续性降雪天气, 东北地区存在一个较弱的低涡, 受其影响, 东北地区降水较多。南支槽处于70°E附近, 稳定少动。我国中高纬地区处于两个低涡之间, 环流平直。

第二阶段:6—12日, 乌拉尔山阻高减弱崩溃。大西洋东部高压脊不断发展加强, 伸向极地, 使得极地的两个极涡进一步南掉, 分别处于格陵兰岛南部和中西伯利亚, 其中中西伯利亚的极涡稳定少动。我国东北地区有一较弱的低涡, 东北大部降水量偏多。

第三阶段:13—28日, 中西伯利亚的冷涡减弱东移, 同时南支槽东移发展, 在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下, 我国东部受其影响, 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新地岛以南有一新生的低涡不断发展加强, 并维持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并略有东移。

第四阶段:28日以后, 乌拉尔山高压脊重新发展, 亚欧中高纬呈两槽一脊形势, 受西西伯利亚冷空气、南支槽东移的影响, 我国东北, 黄淮, 江淮出现较大范围降水。

4 冷空气活动 4.1 概述

本月有3次主要的较强冷空气过程。

2—6日, 来自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一股较强冷空气向偏东偏南方向移动, 影响我国中东部。2日, 新疆北部出现了10~16℃的降温, 其中富蕴降温23℃; 东北中部降温7~13℃。5日, 青藏高原东部降温8~17℃, 其中久治降温21℃; 华北大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华南北部出现了6~14℃的降温。东北、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先后出现了4~6级偏北风, 东部和南部海区出现了6~8级大风。贵州大部出现了冻雨。本次过程属于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

15—21日, 贝加尔湖东移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16日, 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降温9~19℃。19日, 新疆中部降温4~9℃, 青藏高原大部降温5~14℃。20日, 华南降温7~12℃。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出现了4~6级偏北风, 东部海区和南海北部有6~8级大风。本次过程属于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

1月30日—2月4日, 受来自中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的影响, 我国中东部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从24小时变温可以看出, 30日, 青藏高原和内蒙古东部降温5~12℃; 东北大部降温8~19℃, 其中吉林的部分地区达到20~24℃的降温。2月3日, 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降温7~12℃。2月4日, 华南大部出现4~11℃的降温。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山东半岛等地有4~6级偏北风; 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7级大风。本次过程属于北方强冷空气, 南方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

4.2 2—6日全国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分析

1月2日08时, 500hPa高度层上的冷中心强度达-48℃, 巴尔喀什湖以北存在一个中心强度为5240gpm的切断低涡, 其西部的乌拉尔山阻高强度为5640gpm, 脊前不断有冷平流向低压槽输送, 使得巴尔喀什湖的低涡向东向南移动。从地面气压场上看, 冷高压呈现东移增强的特点。如图 4所示:2日08时, 冷高压中心气压为1050hPa, 位于乌拉尔山以东。3日08时, 冷高压中心气压增强为1055hPa, 位于巴尔喀什湖以东。3日08时, 冷高压中心气压增强为1060hPa, 位于贝加尔湖以南。受其影响:4日14时—5日14时, 新疆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出现了小到中雪, 其中陕西的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雪; 江淮、江南大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东部、重庆、贵州北部等地出现了小到中雨或雨夹雪; 黄淮及其以南的大部地区出现了3~6℃的降温, 其中华南大部及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8~12℃。

图 4 2006年1月2日08时500hPa环流形势及冷空气过程示意图
5 降水过程

月内共有5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 其影响系统, 降水范围和强度见表 1

表 1 2006年1月主要降水过程

下面对15—20日的降水过程进行分析。

15日08时—17日08时, 高空500hPa上, 我国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受高空槽控制, 东北冷涡的强度为5000gpm, 我国北方大部处于西北偏西气流的控制下, 青藏高原南部不断有高空槽生成, 携带冷空气东移南下, 南支槽位于100°E少动。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 15日14时—16日14时, 江淮、江西北部、浙江大部出现了1~15mm的小到中雨, 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雨。到17日08时, 东北冷涡已经移出入海, 东北地区的降水基本结束, 我国北方大部处于西北气流的控制。17日08时—19日08时, 南支槽东移至105°E, 华南北部至江南一带盛行一支12~16m·s-1的SW低空急流, 江淮南部有一暖式切变线(如图 5所示)。在冷暖空气的共同作用下, 17日14时—18日14时:新疆西部、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出现了小到中雪, 局部地区下了大雪; 广西东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雨, 局部地区出现了暴雨。18日14时—19日14时:陕西中北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出现了大雪, 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雪; 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雨。到了19日20时, 南支槽东移至110°E, 低空SW急流减弱, 暖式切变线南落到华南北部, 降水范围南落, 19日14时—20日14时, 安徽中部的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雪; 浙江东部的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雨。到20日以后本次降水过程基本结束。

图 5 2006年1月17日08时500hPa环流形势及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及风场
6 灾害性天气 6.1 雪灾

1月份, 新疆北部和西部地区累计降雪量普遍超过10mm, 阿勒泰达到55.9mm, 塔城32.5mm, 富蕴23.1mm; 最大积雪深度一般有15~40cm, 局地深达70cm。1月18至20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巴彦淖尔普降中到大雪, 形成较为严重的雪灾。此外, 湖北西部、辽宁大连等地也发生不同程度雪灾。

6.2 大雾

1月, 我国中东部地区多大雾天气。月雾日数一般有3~5天, 其中河南、安徽、江苏及江西北部、湖北北部和东部、四川东部等地有5~8天; 上述大部地区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4天。

6.3 华南干旱

1月份, 华南南部降水量普遍不足20mm, 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和西部不足10mm, 其中广东湛江仅1.7mm、广西百色0.9mm; 由于降水持续偏少, 各地风干物燥, 火险指数高, 西藏、云南等地的局部地区发生多起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