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较1961—1990平均值高0.48 ℃, 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最暖年为1998年, 比30年平均气温高0.54 ℃)。就全球而言, 2005年10月和6月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月和6月, 主要增暖分布在非洲、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和美国大部。北大西洋、赤道印度洋大部和阿拉斯加湾地区的海温增暖也比较明显, 其中北大西洋地区的海表温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1~5]。
2 高温热浪2005年澳大利亚是191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 1—5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75 ℃, 超过以前记录0.57 ℃。
5—6月, 南亚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5~50 ℃。高温造成了近500人死亡。
7月中下旬, 热浪席卷美国中西部, 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连续一周在40 ℃以上, 西部近200个城市创历史最高纪录, 其中凤凰城和拉斯维加斯日最高气温达47 ℃, 高温至少造成34人死亡。
3 干旱春、夏季, 欧洲中部和西部经历了极为严重的高温干旱。葡萄牙和西班牙遭受了近60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法国西北部创高温纪录, 意大利北部最高气温达36 ℃, 比利时中部和南部、德国西南部最高气温超过30 ℃, 英国东南部地区水库储水量创1914年以来同期最低值。8月份, 由于干旱的原因, 葡萄牙、西班牙、法国3国陷于持续的大规模森林火灾之中。其中受灾最重的是葡萄牙, 该国已经连续3年遭受严重森林大火的袭击, 截止8月底火灾吞噬了13.4 × 104hm2森林, 超过2004年全年过火面积, 共造成13人死亡。
由于自2004年12月以来降水显著偏少, 巴西北部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干燥炎热的天气使热带雨林频频发生火灾, 严重的干旱导致亚马逊流域数条主要河流干涸, 河床裸露, 亚马逊河水位创历史新低。
1—5月, 澳大利亚经历了严重的干旱, 这期间全国平均降水仅有168mm, 为1900年有记录以来第二低值。
4 暴雨和洪涝6—9月, 印度遭遇严重洪涝。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 该国西部和南部出现洪涝, 造成了1800人死亡, 2千万人受灾。
6月中旬, 中国南方因持续大暴雨引发洪水, 造成171人死亡, 2100万人受灾。
2月, 持续2周以上的暴雨引发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河流决堤和泥石流, 造成至少80人死亡。
5—8月, 持续暴雨引发东欧多国严重洪涝, 尤其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 造成财产、基础设施和农业损失。8月中旬, 暴雨引发的洪水袭击瑞士部分地区、奥地利、德国南部和捷克共和国, 其中罗马尼亚受灾最重, 至少66人死亡。
中国的西江、闽江、淮河等流域及四川、辽宁等地夏季发生严重暴雨洪涝。湖南、黑龙江等地局地暴雨及诱发山洪灾害严重。
12月中旬, 越南中部连降暴雨, 引发山洪, 造成至少47人死亡和6人失踪。
9月下旬, 连降暴雨引发尼泊尔西部地区洪水和山体滑坡, 造成10人死亡, 39人失踪。
4月下旬, 埃塞俄比亚东南部连降暴雨, 河堤决口, 造成约40人丧生。5月上旬和下旬, 肯尼亚部分地区持续暴雨引发洪水, 造成至少9人死亡。6月上旬, 暴雨引发索马里南部朱巴河决口, 造成7人死亡。8月, 塞拉利昂南部暴雨引发洪灾, 造成至少20人死亡。
5 台风与飓风2005年是大西洋飓风历史上最活跃的一年。命名的热带风暴和飓风数目分别达到26个和14个, 均超过此前的记录(分别为1933年的21个和1969年的12个)。
给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带来严重灾害的飓风有丹尼斯、艾米丽、斯坦、威尔玛和贝尔特。7月5—11日, 飓风丹尼斯袭击了海地、古巴和美国, 至少造成60余人丧生, 约200万居民被疏散。飓风带来了狂风暴雨并引发洪水和泥石流, 电力和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10月1—8日, 受热带飓风斯坦的影响, 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墨西哥南部、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暴雨成灾, 引发洪水和泥石流, 造成617人死亡, 约1400人失踪。飓风威尔玛是大西洋有记录以来最强的飓风。
年内, 7个风暴(其中4个达到飓风强度)登陆美国。8月下旬, 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州至少1300人死亡, 是1928年以来影响美国最严重的飓风。
相反, 在北太平洋东部, 飓风活动较常年偏弱。今年有15个命名风暴生成(平均数是16), 7个达到了飓风强度。
在西北太平洋, 有23个命名风暴生成(平均数是27), 其中13个达到台风强度。
2005年登陆中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数量多、强度强。登陆个数8个(多年平均值为7个), 平均强度为有记录以来最强。8月上旬, 台风麦莎影响中国东部, 共造成25人死亡, 农作物受灾213.8 ×104hm2, 直接经济损失180多亿元。9月初, 台风泰利横扫中国东南部并且造成严重灾害, 造成至少150人死亡。10月初, 台风龙王袭击中国台湾和福建, 造成至少80人死亡。
9月上旬, 台风彩蝶袭击日本西部, 造成20人死亡, 7人失踪, 139人受伤, 约24.2万人撤离, 多处出现山体滑坡、房屋被毁、交通中断和住宅进水等情况。
6 雪灾2月, 暴雨雪袭击西亚、南亚北部和中亚地区。土耳其和黎巴嫩受大雪影响, 交通受阻。连续大雪使伊朗北部700多个村庄受困, 150多间房屋倒塌, 2万多座住宅毁坏。阿富汗的一架客机在暴风雪中坠毁, 严寒天气致使180名儿童病死。巴基斯坦由于连日雨雪天气引起多处水坝决口和严重洪涝灾害, 导致雪崩事故接连不断, 造成500多人死亡, 2000多人失踪, 数万人无家可归, 成千上万牲畜死亡。印控克什米尔地区15年来最大规模降雪引发雪崩和山体塌方, 造成300多人死亡。
1月上旬, 美国内华达山脉地区遭遇近几十年未见的暴风雪袭击, 致使交通瘫痪, 至少有12人丧生。1月下旬, 一场暴风雪席卷了美国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其中, 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 气温一度降到-36 ℃; 马萨诸塞州一些城市的积雪厚度达到900mm以上。这场暴风雪造成了大约20人死亡。
2月, 暴风雪频繁袭击欧洲。莫斯科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大一次降雪, 雪深超过300m m。在德国南部和东部地区, 大雪造成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受到大雪严重影响的还有阿尔巴尼亚、奥地利和罗马尼亚东部及黑海沿岸地区。暴风雪席卷捷克全国, 有些地区2月初的气温达到-30 ℃以下, 为近40年来的最低纪录。
5月中旬末, 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突遭暴风雪袭击, 造成至少31人死亡, 14人失踪。
12月中旬, 日本连降暴雪, 多处地区的降雪量超过历史同期记录, 造成至少15人死亡。
[1] |
WMO (2005), WMO Statement on the Status of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05, WMO-No. 743.
|
[2] |
国家气候中心. 气候系统监测公报(2005年1-12月). 内部资料.
|
[3] |
中国气象局. "卡特里娜"的灾祸会不会在我国重演?--关于防御和减轻台风灾害的科学分析报告. 内部资料, 2005.
|
[4] |
郭艳君, 任福民. 2004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J]. 气象, 2005, 31(4): 32-34. DOI:10.7519/j.issn.1000-0526.2005.04.007 |
[5] |
李晓燕. 2002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J]. 气象, 2003, 29(4): 28-31. DOI:10.7519/j.issn.1000-0526.2003.04.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