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较常年同期偏高0.1℃。全国平均降水量为42.5 mm,较常年同期(45.1 mm)偏少5.8%,其中青海月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一多(国家气候中心,2021)。相比2月和3月全国平均气温分别较历史同期显著偏高2.9℃(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和2.5℃(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高)(胡艺和董全,2021;关良等,2021),4月以来这种偏暖趋势大幅减弱,平均气温接近历史同期状态。月内我国遭受四次冷空气过程影响;西南和华南东部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北方地区出现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多地遭受大风冰雹灾害袭击,部分地区受灾较重。
1 天气概况 1.1 降水4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42.5 mm,较常年同期(45.1 mm)偏少5.8%。从空间分布来看(图 1),降水呈西北—东南阶梯递增分布,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其中江淮南部、江汉大部、江南等地降水量超过150 mm,湖南北部和江西北部区域降水量超过200 mm;西北地区西部和北部、内蒙古大部、河北大部、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 mm。
与常年同期相比(图 2),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常年显著偏多,东南地区持续2月以来的偏少,其中西北东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等地偏多一倍以上,青海平均月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一多;东北大部、华北大部、黄淮西北部、江南东部、华南东部等地降水量偏少50%以上,广东、广西地区偏少75%。华南前汛期自4月26日开始,较常年(4月6日)偏晚20 d。
2021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与常年同期持平,仅偏高0.1℃(国家气候中心,2021)。表明2月、3月以来显著偏暖的情况已经结束。从空间分布看(图 3),除新疆中部部分地区气温偏低2℃以上外,我国大部分区域气温距平较小,在-1℃~1℃。
与常年平均比较,2021年4月北半球500 hPa平均位势高度及距平水平分布(图 4)表明,4月北半球环流形势有以下特点。
4月,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偏心型分布(图 4a),偏向西伯利亚海一侧,中心强度低于516 dagpm。与历史同期相比,极涡中心负距平低于-6 dagpm,强度偏强(图 4b)。
2.1.2 中高纬度呈三波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从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图 4a)可知,4月北半球中高纬度500 hPa环流呈三波型。从距平场看(图 4b),欧洲槽较常年偏东,强度偏强4~6 dagpm,北美槽较常年偏西,强度偏强2~4 dagpm;东亚地区中高纬形势为两槽一脊型,表现出明显的纬向性,高压脊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强度较常年偏强8~ 10 dagpm;东亚大槽较常年偏东,强度偏弱,正距平为2~4 dagpm。我国大部分地区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因此4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总体偏弱,多短波活动,北方地区多大风沙尘天气。这种中高纬环流形势还导致4月我国强对流天气偏北偏弱。
在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地区表现为负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弱,菲律宾附近低层风场为负距平,表现为气旋式环流,华南地区处于该气旋式环流的北侧,受东北气流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水汽输送较弱,降水持续偏少,该地区干旱持续发展。南支槽平均位置位于90°E附近,和常年同期相比强度偏强,约有0~2 dagpm的负距平,有利于孟加拉湾的水汽向我国输送,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多。
2.2 环流演变与我国天气图 5为4月上、中、下旬欧亚地区500 hPa的旬平均位势高度场。4月上旬(图 5a)极涡中心位于中西伯利亚北部地区,中心强度低于504 dagpm。和气候平均态相比,500 hPa中高纬乌拉尔山脊偏西,东亚大槽偏弱偏东,环流纬向分量较强,中间多短波活动,强冷空气过程较少。4月上旬(图 5a),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有高空槽存在,受该高空槽带来的冷空气的影响,新疆西部气温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在低纬,南支槽偏弱,水汽输送较弱,导致我国降水总体偏少。从500 hPa高度场逐日演变图来看(图略),旬初,亚洲中高纬环流呈现为“西低东高”的形势,巴尔喀什湖上空高空槽东移,给新疆、青海地区带来显著的雨雪天气。低纬地区,副热带高压西伸至广东地区上空,强度偏强,高原槽与南支槽相配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切变线维持,给南方地区带来大范围的降水天气。5日后,贝加尔湖高压脊建立,其东部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加深,有利于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南方地区降水增强,并伴有强对流天气发生,云南东南部、湖南西部、广西东部等地局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9—10日,受东移高原槽影响,西北地区东部仍出现降雪天气。
4月中旬(图 5b),欧亚中高纬度环流仍为“西高东低”型,但有所调整。和上旬相比,中高纬东亚大槽建立,乌拉尔山脊加强,位置和强度趋于平均态。我国东北地区上空有冷涡长时间维持,西西伯利亚到蒙古国上空为一致的西北气流,冷空气活动频繁,影响我国大部地区。从500 hPa高度场逐日演变图来看(图略),11—13日,贝加尔湖附近横槽东移转竖,槽后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超过1 047.5 hPa,位置偏北。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大风、降温天气。14—16日,蒙古国上空西北气流里的短波小槽发展,带动地面蒙古气旋发展,给我国北方地区再次带来明显的大风降温、沙尘及雨雪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大部出现大范围8~10级大风,局地达11~12级,内蒙古东北部出现大到暴雪;冷空气南下后与活跃的南支槽和高空短波槽配合,冷暖空气在云南东部、江南南部到华南北部上空对峙,带来持续性降水,其中海南出现局地大暴雨(过程累计降水量为100~140 mm,最大小时降雨量达40~79 mm)。19日以后,东北冷涡东移入海,其后部气流平直,我国北方以晴好天气为主;受高原槽、南支槽和低层切变线影响,高原、西南和华南地区出现降水。4月下旬(图 5c),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势基本维持,但东亚槽加深发展,经向度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低纬南支槽明显加深,有利于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下旬共发生三次主要降水过程,和中上旬相比明显增多。具体为:22—23日,巴尔喀什湖附近深槽发展,500 hPa出现闭合冷低涡,受其影响,配合持续的水汽输送,西北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23—26日,原巴尔喀什湖上空高空槽缓慢东移至新疆地区上空,华北、东北附近有高压脊发展并维持,日本海上空高空槽加深。在这种环流形势下,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中低纬地区,南支槽宽广,有利于西南急流发展,并与西风槽后冷空气在我国中部地区形成切变线并南压,河南、陕西、四川等地部分地区23—24日累计降水量达到100~190 mm,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突破4月历史极值。26—28日,环流形势调整为“西高东低”型,东北地区上空冷涡底部冷空气活跃,给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及沙尘天气。北方冷空气渗透南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南地区交汇,配合充沛的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云南、华南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及风雹天气,广东入汛。29—30日,我国江淮黄淮地区处于冷涡底部,在西风急流强迫及一定的能量水汽条件下,出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江苏多地出现8级(17.2 m·s-1)以上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南通出现15级(47.9 m·s-1)极大风,最大冰雹直径达到3~5 cm。
3 冷空气活动和沙尘天气 3.1 冷空气过程4月以来我国共出现四次冷空气过程(具体影响范围和强度详见表 1):分别发生在5—8、12—13、14—16和25—28日,其中12—13日为全国性中等偏强冷空气,其他为一般冷空气过程。12—13日,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大部、黄淮地区等地最大降温幅度达8℃以上,其中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中部等地超过14℃。受冷空气过程影响,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河北、宁夏等多地局部遭受雪灾或低温冷冻灾害,山西受灾较重。
4月受地面冷锋和蒙古气旋影响,我国北方出现两次沙尘天气过程(表 2),沙尘天气过程次数较2000—2020年同期平均值(4.3次)明显偏少,其中14—16日过程为沙尘暴天气过程,25—27日则为扬沙天气过程。14—16日,我国西北大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出现扬沙和浮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局地出现沙尘暴,受灾较重,下文具体分析此次过程。
由于2—3月蒙古国、西北地区等地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一直显著偏高、降水显著偏少,且蒙古国植被覆盖率降低,周边沙源地由于干旱和解冻导致土壤松动,利于起沙(周晓敏和张涛,2019;关良等,2020)。从环流背景看,14日08时(图略)新疆西北部为强大的高压脊,蒙古国西南部地区上空西北气流里短波小槽发展,带动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发展并东移。大风位于气旋与冷高压结合部高梯度区,也是最强冷平流区。14日14时(图略),内蒙古西部地区为地面气温在20℃以上,10 m阵风风速达到10~11级,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说明有较好的起沙动力条件;20时,500 hPa上内蒙古中西部有强冷平流侵入,850 hPa上则表现为暖脊,这种不稳定层结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及低层湍流交换,引起地面大风及地面沙尘向上输送。15日14时(图 6a),500 hPa上原蒙古国西部的低槽加深东移至蒙古国—内蒙古一带,环流经向度加大,偏北气流增强,引导冷空气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地面场上,蒙古气旋位于蒙古国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中心气压低于1 000 hPa,大风位于气旋与冷高压结合部高梯度区。850 hPa上,该区域存在强冷平流,最强风速超过20 m·s-1(图 6b)。沙尘在有利条件下向东传输,导致我国华北、内蒙古中东部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及9~10级平均风,阵风为11~12级,局地阵风达到12级以上。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原为高压场控制,西高东低的形势场不明显,同时,内蒙古中部和华北北部出现降水,引起起沙抑制和湿沉降,因而此次过程相比2021年3月15日沙尘暴过程强度偏弱。另外,受系统强迫影响,该过程配合以较好的能量条件,京津冀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
2021年4月我国主要有四次降水过程和强对流过程(表 3)。23—24日过程,我国西北东部、黄淮、江汉、江南等地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其中,陕西东南部、河南西部、四川东部、重庆北部、湖北西北部、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达100~190 mm,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共3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过程累计降水量突破4月历史降水极值。28—30日,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华北、黄淮、江淮及其近海区域等多地出现大范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其中,29日18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近海出现12级强风;30日20时左右江苏南通局地记录到14~15级极端大风,多站创建站以来大风观测极值。
从形势场上看,23—24日过程是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形成的切变共同造成的。23日08时,在500 hPa上(图 7a),我国中东部地区为高压脊控制,东北地区至朝鲜半岛一带为一高空槽,高原短波槽东移至四川盆地—西北地区南部一带并发展加深,为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强迫作用。冷空气主体位于蒙古高原、内蒙古东部到东北地区一带,槽底冷空气沿东路自华北地区东部向南渗透,一直南压到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黄淮一带,与南支槽输送的西南暖湿气流汇合,形成切变系统。该切变系统逐渐加强形成低涡。在925 hPa上(图 7b),上述地区表现为偏东风,冷垫深厚,700 hPa和850 hPa上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带来较强的上升气流。从水汽条件看,在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稳定输送作用下,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等地整层可降水量普遍达到30~30 mm,部分地区超过40 mm,850 hPa比湿达到了8~10 g·kg-1,局地超过了12 g·kg-1,水汽条件充沛,因而在上述地区产生了区域性暴雨天气。24日08时,低涡继续发展东移,切变线南压至江南、华南一带,配合良好的水汽条件给当地造成了大范围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25日,随着切变线继续南压入海,冷空气减弱,本轮降水过程结束。
28—30日,我国的东北地区上空受一深厚冷涡控制,冷涡缓慢向东南方向移动,其中心强度低于536 dagpm。29日08时,东亚大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在925 hPa上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东部交汇。30日20时(图 8),东亚大槽东移至朝鲜半岛附近,黄淮、江淮流域一带高空(500 hPa)气流经向度加大,925 hPa表现为一致的西南暖湿气流,地面气温回升。受其共同影响,黄淮、江淮流域一带上冷下暖,大气层结不稳定状态持续增强,大气层结极度不稳定。从水汽条件看(图 8),黄淮、江淮流域整层可降水量接近30 mm。在这些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条件下,出现了雷暴大风、小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
从对流条件来看,30日14时江苏省中西部对流有效位能(CAPE)在1 600 J·kg-1以上(图 9)。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预报的模式探空图分析(图略),14时南通极端大风发生地附近CAPE达3 106 J·kg-1,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达1 120 J·kg-1。同时,各层湿度条件都偏干,有利于降水蒸发及冷池的形成。另外,850~500 hPa温差可达30℃以上,0℃层高度在3 629 m,0~1和0~6 km垂直风切变分别为25、37 m·s-1。这些能量条件、水汽条件、风切变条件均有利于冰雹和雷暴大风的产生。
从雷达回波来看(图略),30日中午前后,江苏淮北东部地区已有对流生成,强度较弱。16时前后,徐州—宿迁一带有两个对流单体触发并迅速发展,17:30前后,这两个对流单体发展为超级单体,出现钩状回波形态、中气旋及速度模糊特征。此时,淮安站测得36.2 m·s-1大风,打破该站历史极值。随后,对流单体随引导气流南下,其出流形成多条阵风锋。19:30左右,多条阵风锋合并,并快速南压。20:40地面观测显示,阵风锋位于安徽东部和江苏南部,强回波主要位于江苏南部到海上,表现为多单体排列的线状结构,阵风锋后部引起了大面积的9级以上大风。20:50,回波快速南压,原强回波带趋于减弱,其南边的回波加强发展为明显的带状结构。阵风锋叠加下击暴流产生了更为极端的风速(47.9 m·s-1)。此外,在此次极端大风事件中,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与大风由陆入海的地形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其他灾害性天气——干旱4月西南地区西部降水量不足50 mm,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华南东部降水不足100 mm,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降水偏少加上同期气温偏高,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广东东部、福建大部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干旱地区最大中度以上干旱面积为104.9万km2(4月4日),重旱以上干旱面积达63.3万km2(4月5日)。5—8日,西南东部,华南西部出现10~50 mm降水,西南东部,华南西部干旱缓解。截至4月底,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广东东部、福建东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旱。云南、广东省部分地区遭受旱灾,农作物、人民生活和大牲畜受到较大影响(国家气候中心,2021)。
致谢:感谢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向欣为本文提供月降水量、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温度距平资料。
关良, 张涛, 李鑫, 2021. 2021年3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 气象, 47(6): 767-772. Guan L, Zhang T, Li X, 2021. Analysis of the March 2021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weather[J]. Meteor Mon, 47(6): 767-772 (in Chinese).
|
关良, 张涛, 刘自牧, 2020. 2020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 气象, 46(7): 994-1000. Guan L, Zhang T, Liu Z M, 2020. Analysis of the April 2020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weather[J]. Meteor Mon, 46(7): 994-1000 (in Chinese).
|
国家气候中心. 2021.2021年4月中国气候影响评价[R/OL]. https://cmdp.ncc-cma.net/influ/moni_china.php.
|
National Climate Centre. 2021. Assessment of climate impact over China in April 2021[R/OL]. https://cmdp.ncc-cma.net/influ/moni_china.php (in Chinese).
|
胡艺, 董全, 2021. 2021年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 气象, 47(5): 638-644. Hu Y, Dong Q, 2021. Analysis of the February 2021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weather[J]. Meteor Mon, 47(5): 638-644 (in Chinese).
|
周晓敏, 张涛, 2019. 2019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 气象, 45(7): 1028-1036. Zhou X M, Zhang T, 2019. Analysis of the April 2019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weather[J]. Meteor Mon, 45(7): 1028-1036 (in Chinese).
|